損益表中,最重要的就是三大利潤率的看法,我最喜歡的圖表結構就是由上到下,對於利潤的層層拆解。
自營業收入開始,
營業收入 - 營業成本 = 營業毛利
營業毛利 - 營業費用 = 營業利益
營業利益 + 營業外收支 = 稅前淨利
稅前淨利 - 所得稅費用 = 稅後淨利
營業成本只要與產品的直接產出有關,如原料成本相關、機器折舊、工廠員工薪資等。營業費用則是與產品間接產出相關的 ( 如管理階層獎金 )、銷售相關的業務獎金與廣告費用,或研發設備與獎金等。
毛利為營收減營業成本,所以營業成本相對低的 ( 如遊戲產業 ) ,就會相對毛利高;相反的傳統製造業的營業成本相對較高,毛利相對較低。毛利率也可用來評估同產業間彼此的競爭力。有時,企業為了要提升毛利,好的方向是提升產品製程,讓營業成本降低;不好的方式如原料成本降低,造成毛利率看起來很高,就非競爭力的提升,如原物料相關類股 ( 塑化或面板 ) 。
重點指標
1. 營業毛利率 ( 毛利率 )
=營業毛利/營收
=每多收一塊錢可以產生多少的營業毛利
2. 營業利益率 ( 營利率 )
=營業利益/營收
=每多收一塊錢可以產生多少的營業利益 ( 本業收益 )
3. 稅後淨利率 ( 淨利率 )
=稅後淨利/營收
=每多收一塊錢可以產生多少的淨利
4. 每股盈餘 ( 每股淨值 , EPS )
=歸屬於母公司稅後淨利/期末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數
=歸屬於母公司稅後淨利/(期末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本/10)
ex. 108年台泥(1101)EPS= 24,211,081/54,656,192 X 10 = 4.43
觀察重點
1. 毛利率穩定或成長的原因
由毛利率比較與同業的差異,並了解穩定或成長原因是好的 (如改善製程讓產品競爭力提升) ,還是不好的 (如原物料價格波動讓毛利率提升)
2. 三大利潤率同步上升或持穩
當三大利潤率同步上升,代表營業成本、營業費用、營業外收支,在一段期間內的花費比例是相當的,並沒有突然的暴增。
尤其是營業利益率和稅後淨利率的差異,可以判斷是否有一次性的業外收入或損失 ( 孫公司或子公司的轉投資、匯損等 ),對長期投資來講,不平穩的獲利需特別小心。
3. 長期投資標的稅後淨利率至少10%
稅後淨利率代表,一間公司做到100%的營收,最終扣除所有費用(含稅)後所能產生的真正獲利,如果收100塊連10塊都賺不到,就不值得長期投資。
4. EPS持穩或成長 ( 注意股本變化 )
EPS年複合成長率持續成長才能給出合理的本益比
5. 遇到過年期間的一、二月營收,可合併計算
過年期間遇到營業天數的減少,此時所計算的三率有可能失真,可以兩個月一起觀察數據。
快把財報知識建立完全吧!!
2. 【財報輕鬆學】流動與非流動資產